今天在yahoo新聞上看到這篇文章,裡面說教育部不准六歲以下小孩補習(或是不准補習班收六歲以下的小孩)
裡面提出一些奇奇怪怪的論點,譬如說如果是書法珠算英文就不能學,因為太早開發腦力反而會揠苗助長
但是畫畫跳舞彈鋼琴就可以學因為那是藝術。造成可以拿毛筆畫國畫卻不能拿毛筆寫書法的窘境...
我自己應該就算是一個從小就補習的小孩,
很小就開始上英文,鋼琴,書法,畫畫,做實驗等等,
記憶中唯一沒有學過的是跳舞跟珠算。
很多人會說補習讓小孩子沒有童年,我倒也不這麼認為,
拿我自己做例子,我就很喜歡書法但是特別討厭鋼琴,
跟很多身邊的朋友討論,總覺得趁小孩子年紀小讓他多接觸一點東西沒有壞處
如果沒有接觸過怎麼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不喜歡什麼呢?
當然如果小孩子沒有興趣,或是學這樣才藝已經造成身心疲憊或有反感,
那我覺得還是不要勉強的好。
文中也有提到很多課太早學會有害腦力開發,其實我不是完全認同。
我還記得我上小學開始就去補習班做化學實驗,當時其實只是覺得很新奇,
為什麼兩個東西家在一起就可以變顏色,或是產生不同的東西呢?
我覺得就是這種興趣讓我這輩子都為化學深深著迷,也開啟了念化工系這條路。
我覺得補習的大忌(或是提早學習的大忌),其實是填鴨教育。
就是哪種"不要管為什麼反正被起來就對的心態",會有害小孩子理解的能力。
某部分而言,我覺得我在物理跟數學的學習上就有類似的問題。
因為比較不感興趣,學的時候常常有"記起來就好"的偷懶想法,
久而久之就無法理解也懶得理解了。
至於太小學英文導致母語學不好這件事就更可笑了,
我四歲就學英文,雖然不敢說英文講的有多好,
但中文講的完全是流利的阿,我完全不懂這句話的根據是哪裡來的,也不知道教育部的專家都是些什麼人?
總之,我覺得關鍵應該不是補習本身,而是家長教導小孩學習的態度。
如果把補習當成一種機會,讓小孩去接觸新的事物,我覺得未嘗不可。
只要記住不要一古腦的追求流行,讓小孩子什麼都學,累的半死最後都沒興趣,
補習其實也沒有大家想的這麼嚴重。